- 公司動態
打通生態環境監管“毛細血管” 廈門市出臺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20-08-18 09:57:23 來源:wattec打通生態環境監管“毛細血管” 廈門市出臺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近日,廈門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廈門市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全市計劃3年安排1.95億元資金,應用數字化、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夯實生態環境監管基礎,補齊治理短板,有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下更堅實基礎,助力加快高顏值廈門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那么,《方案》是如何制定的?具體明確了哪些主要任務?又有哪些貼近民生的重點項目?市生態環境局通過本報作出解讀。
積極對接
全市相關重點項目納入省級方案通盤考慮
省市方案同步規劃、建設和投用
pH做為基本的污水指標,勢必成為供求的熱點,這對廣大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制造商,比如美國BroadleyJames來說是個重大利好。美國BroadleyJames做為老牌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制造商,必將為中國的環保事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我們美國BroadleyJames生產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經久耐用,質量可靠,測試準確,廣泛應用于各級環保污水監測以及污水處理過程。
在《福建省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見階段,廈門市積極與省級部門對接,按照全市作為全省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且部分監管能力為全省和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服務、支撐的定位,將全市9個生態環境監管重點項目納入省級方案通盤考慮。
廈門市在省級方案起草階段同步開展市級方案草擬工作,進一步擴大全市生態環境監管項目梳理范圍,共梳理涉及推進生態環境監管數字化智慧化、完善生態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加強生態環境實驗室基礎能力、提升綜合fa和應急能力等5大類48個項目。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初步建成生態環境物聯網
“新技術”“智慧環保”是竅門
根據《方案》設定的目標,到2022年,廈門市生態環境監管fa水平將得到全面提高,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初步建成生態環境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貫穿監管全領域,加快實現市區協同化管理、天空地海一體化監管,推動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如何達成這一目標?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三年行動任務的關鍵,就是要進一步打通生態環境監管‘毛細血管’,激活‘末梢神經’,實現生態環境監管全覆蓋。”據他介紹,《方案》中*突出的高頻詞“新技術”“智慧環保”,就是達成目標任務的“竅門”所在。“所有建設項目都要注重新技術融合應用,拓展智慧環保平臺功能。同時,強化部門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堅持統一協同調度,構建環境信息‘一張圖’、 監測監控‘一張網’,推動環境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也是為了順應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監管范圍逐步擴大、監管任務日益增多、監管要求不斷提高的新形勢,是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上一篇:海洋產業帶動廈門經濟全面提速下一篇:海洋產業帶動廈門經濟全面提速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