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動態
廈門市進一步完善可回收物體系
2020-07-14 09:35:40 來源:Wattec廈門市進一步完善可回收物體系
今年,廈門市要實現生活垃圾100%公交化直運。
盡管天氣炎熱,但是,當人們靠近湖里區江頭街道溫莎公館垃圾投放點時,幾乎聞不到臭味,地面也見不到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不僅進一步改善了小區的人居環境,同時,也提升了人們的衛生意識、家園意識。
全市加快建設高顏值廈門大會召開后,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強烈的擔當、更加嚴格的標準,集智集力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實做細,推動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建設高顏值廈門再立新功。
pH做為基本的污水指標,勢必成為供求的熱點,這對廣大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制造商,比如美國BroadleyJames來說是個重大利好。美國BroadleyJames做為老牌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制造商,必將為中國的環保事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我們美國BroadleyJames生產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經久耐用,質量可靠,測試準確,廣泛應用于各級環保污水監測以及污水處理過程。
分類更加精細 多措并舉促進減量
近段時間,我市很多小區出現了新的垃圾投放桶,雖然外觀和藍色的可回收物桶很像,但上面的標識卻寫著“玻璃陶瓷”——這是專門用來收集廢舊玻璃陶瓷的桶。
“玻璃、陶瓷屬于低值可回收物,再生企業不愿意回收,混入其他垃圾里焚燒又燒不掉。”市垃分辦相關負責人說,經過科研攻關,全市探索出一條將廢舊玻璃、陶瓷制成建材產品的新路徑,并要求各區各街道配齊玻璃陶瓷專用投放桶,實行更精細化的垃圾分類,“今年8月1日起,玻璃陶瓷分類投放情況將納入垃圾分類暗訪考評范圍。”
記者在湖里區溫莎公館、思明區國貿信隆城等小區看到,大部分居民能自覺分類投放玻璃陶瓷。
推行廢舊玻璃、陶瓷分類投放、分類處理,是我市進一步完善可回收物體系、促進垃圾源頭減量的一項措施。按照《2020年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今年,我市相關部門還將進一步推行凈菜上市,推行減少商品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和包裝性廢棄物產生的規定,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努力促進垃圾源頭減量。
直運更加合理 今年將實現100%直運
7月9日晚上8點多,在思明區雙涵佳園小區,一輛黃色外觀的其他垃圾運輸車,停靠在垃圾投放點旁,收運人員麻利地把一桶桶其他垃圾裝入車內,隨后駛向下一個小區。
“以前垃圾車是晚上6點多來的,正是下班晚高峰,很多車都被垃圾車堵在后面,現在收運時間改到晚上8點多后,對交通的影響小很多了。”雙涵佳園業主陳先生說。
市垃分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我市正在大力推行錯峰直運,讓垃圾運輸車的作業時間盡量避開早晚交通高峰期。此外,按照《2020年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今年,我市要實現生活垃圾100%公交化直運。有固定的行駛線路,有固定的“到站”時間,垃圾運輸車像“公交車”一樣,挨個點去運輸“乘客”——垃圾。
垃圾直運后,既減少轉運環節的二次污染,又可以按照“不分類不收運”的原則,杜絕“混裝混運”現象發生。值得一提的是,垃圾分類直運后,分布在市區內的近百座清潔樓,將完成歷史使命,進而轉型升級,以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處置更加高效 今年內實現“零填埋”
6月29日,隨著焚燒爐內躥起熊熊火焰,設計處理能力1500噸/日的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正式點火試燒垃圾,標志著該項目順利進入試運行階段。這是我市第五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目前處理規模*大的一座。
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點火后,將試運行一段時間,預計今年9月底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屆時,全市生活垃圾非填埋處理能力將達到5650噸/日,廈門也將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標,比國家住建部要求的2022年提前2年。
末端處理設施建設,是垃圾分類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直接關系到垃圾分類的成敗。近年來,我市堅持上中下游全鏈條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形成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涇渭分明”的分類流水線。
據介紹,下一步,廈門市還將推進東部生物質處理廠一期、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垃圾末端處理和保障能力,為建設高顏值廈門保駕護航。新發布